登录

米内网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专区登录入口>>

请输入用户名或手机号

6-16个字符(字母、数字、特殊字符)忘记密码?

央视曝光!3家药店被叫停医保结算

编辑说: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起独家调查报道《起底“医保取现”背后“回流药”销售网》,已经有3家药店被叫停医保结算。

来源:米内零售观察      2025-03-31 10:02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起独家调查报道《起底“医保取现”背后“回流药”销售网》,已经有3家药店被叫停医保结算。

01街边“医保取现”小广告,暗藏玄机

据报道,总台央视记者接到观众举报,湖北武汉一些医院门口张贴着“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由此进行深入调查。

记者在武汉的多家医院附近走访时发现,医院门口的交通锥桶、城市栏杆、人行道甚至垃圾桶上,“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拨打上面的电话后,“收药人”说能按“6至7折提现”。

据悉,收药人所说的6至7折提现,就是参保人用医保卡在药店购买1万元左右药品,收药人以6至7折的价格回收,参保人得6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现金。

参保人按照收药人A的指引,在街边的一家购买了12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价值高达9840元。收到药后,两人进行了现金交易。收药人A最终以不到六折的价格回收了参保人用医保卡购买出来的药品。

无独有偶,在参保人打算进店买药时,还在药店附近跟另一个收药人B“意外撞车”,记者观察到,另一个收药人B让参保人购买20盒免疫球蛋白,价值高达16000多元。

这些收药人除了回收820元每盒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还有其他的高价药品,比如500元每盒的人血白蛋白、750元每盒的中成药滋补品等,但他们一般以六折甚至更低价格回收。

令人惊讶的是,这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医保套现”团伙。除了在医院附近的收药人,团伙中还有其他人员分工配合,有的负责到医院门口张贴小广告,有的负责联络参保人,有的负责处理回收药品。

02 有药店大开“方便之门”,没处方也能买药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这些参保人去药店买的都是高价处方药品,且一次购买数量不少,药店店员不会起疑吗?

尤其,收药人让参保人购买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为处方药,主要用于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等,不仅要由医生开具处方才能买药,还得严格遵医嘱用药。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这些购买和使用都有严格要求的处方药,又是如何从药店利用医保卡购买出来的呢?

记者继续调查发现,原来有些药店已经跟这些收药人达成了“隐形协议”。在参保人进入药店买药前,收药人会打电话提前跟店员确认“能不能卖”,得到肯定回复后,参保人来到药店,把一张写有“武生球蛋白820×9”小纸条交给药店销售员。随即,销售员既没有询问病情,也没有要求出具医师处方,便给参保人卖了9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价值高达7380元。

更加意外的是,在刷医保结算之前,药店工作人员还在一个app小程序上提交了“电子处方”,不到1分钟之内就审核通过了。

继续深挖发现,这张电子处方是由成都某互联网医院开具的门诊处方。医院简介显示,该院是一级综合性医院。据医院工作人员透露,该互联网医院在湖北省有上千家合作药店。

记者随后找到湖北业务负责人李某。在交谈过程中了解到,这家互联网医院跟一些药店存在“合作”,药店一年只需要交几百块钱,就能在销售药品需要处方时,在小程序上联网自由选择“处方”,“相当于店员自己选”。

就这样,一通电话,一张纸条,和所谓的电子处方,药店就将价值近万元的处方药,利用参保人医保卡刷卡消费出去。这些药被收药人“回收”到地下渠道,很有可能继续流向市场,流向真正的病患。并且这类药品有明确的冷链运输和储存需求,但视频中出现的场景并没有类似的条件,这也会对药品的药效和安全性造成损耗。

至于药店店员为何要助长这种“违法行为”,有药店店员透露,他们门店每个月要完成2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而附近有5家药店竞争,他们每个月都为完成任务而发愁。

03国家医保局“重拳出击”,追溯码普及提上日程

上述被央媒调查并曝光的案例只是一部分,近日,河南淅川县医保局发布了《关于暂停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结算的通知》,其中也有1家药店被发现存在医保刷卡销售回流药品问题,被叫停医保结算。

公告显示,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通过数据筛查,发现该药店2024年-2025年存在医保刷卡销售回流药品问题,监管部门依法对其作出“暂停医保刷卡结算”的处罚,并责令药店进行自查自纠,积极整改。

无独有偶,去年10月,国家医保局也通过大数据直接查出哈尔滨有多家药店违规,央视新闻报道了“4家药店伪造处方骗保上亿”,轰动业内和整个社会。

据悉,国家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异常,其中一家药店的96名参保人购药金额异常,最高者两年内购药超百万元,进而查实药店通过伪造上万张手写处方、诱导虚假购药等方式套取医保基金,主要针对高单价、高报销比例的“特药”,并涉及医药代表、黄牛及部分医生参与的非法利益链条。当时,公安机关已对51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包括刑事拘留13人。

由此可见,国家医保局依托大数据的监控和筛查,已经能做到对地方药店的违规销售、违规刷医保的行为精准打击。

此外,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文明确,从今年起全面推进“码上”严监管,医保基金监管进入了新时期。前几日,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再次重申了药品追溯码的普及工作。其中包含2个重要时间点:

2025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此前已采购的无追溯码药品,列入“无码库”管理,暂可进行医保结算。这意味着从下半年开始,药店药师在销售药品时,必须严格扫码操作,否则将影响医保结算。

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值得注意的是,今后零售药店要在顾客购药小票上显示药品追溯码信息。

简言之,药品追溯码的采集要求为: 有追溯码的,必须采集; 无追溯码的,申报医保无码库;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院内制剂无需采集。

进入药品追溯码时代,药店“骗保”行为以及违规小动作,都会被国家医保局精准盯上,如此一来,相关违规违法行为将更加无所遁形。

收藏此篇文章
MENET新媒体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米内微信
电子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