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联盟集采在酝酿!超6亿市场迎洗牌,48个注射剂被盯上,东北制药、鲁南、浙江医药表现亮眼
编辑说:近期,集采消息频出:第十批国采多省公布执标时间,山西将开展26省联盟集采,广东拟组建超200个品种集采,四川等6省联盟集采拉开序幕,涉及万古霉素注射剂、肌苷注射剂等2023年在6省(市、自治区)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超6000万元的畅销药。2025年集采持续推进“提质扩面”:第十一批国采如箭在弦,120余个品种基本满足准入条件;省采/省联采热浪不断,覆盖范围加速向短缺药、生物药、中成药、未过评药等品种延伸。
来源:米内网原创 2025-04-17 09:34联盟集采
精彩内容
近期,集采消息频出:第十批国采多省公布执标时间,山西将开展26省联盟集采,广东拟组建超200个品种集采,四川等6省联盟集采拉开序幕,涉及万古霉素注射剂、肌苷注射剂等2023年在6省(市、自治区)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超6000万元的畅销药。2025年集采持续推进“提质扩面”:第十一批国采如箭在弦,120余个品种基本满足准入条件;省采/省联采热浪不断,覆盖范围加速向短缺药、生物药、中成药、未过评药等品种延伸。
集采评标再细化,引入“双向选择、带量联动”规则
日前,四川省药械招采中心发布《关于开展66个化学药品省际联盟带量联动采购项目企业及品种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由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6省(市、自治区)组成的省际采购联盟,已正式启动新一轮药品带量联动采购工作。
据悉,本次联盟集采对纳入带量联动目录的药品按目录序号区分竞价组,同目录序号过评药品为A组,未过评药品为B组;采购周期原则上为两年,可视情况延长。
采购方式上,通过“双向选择、带量联动”确定拟中选产品。即依据采购主体使用需求,参照市场总体价格水平等因素,联动全国相关省(市、区)省际、省级联盟集采或联采中选价格(下文简称“外省中选价”),企业申报价格≤同竞价组获得入围资格有外省中选价的所有企业外省最低中选价*1.8倍,获得拟中选资格。
此外,医疗机构选择中选产品后,中选企业不得拒绝供应;中选企业拒绝的,则视同放弃本轮中选资格,由医疗机构在其他中选产品中自主选择。这样的规则下,中选企业是否会有医疗机构选择将成为一个不定数。
非中选产品的挂网管理上,中选结果执行后,过评产品中选企业≥3家时,采购主体原则上不再选用其余非中选未过评产品。随着过评产品及过评企业的不断增加,留给未过评产品的市场空间无疑越来越小。
超6亿市场迎洗牌,东北制药、鲁南......表现亮眼
此次6省联盟集采拟纳入66个品种,其中医保甲类药有27个,医保乙类药有34个;从剂型上看,注射剂为主力军,有48个品种在列;药品类型方面,除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注射剂为生物药,其余均为化学药。
按治疗大类统计,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在数量上领跑,占据21个席位;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则分别占11个、8个、5个和4个。
66个拟纳入集采的品种,既有磷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同为国家基药和医保甲类药品种,也有万古霉素注射剂、肌苷注射剂等2023年在上述6省(市、自治区)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超6000万元的畅销药,以及表柔比星注射剂、苯海拉明注射剂等2023-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额增速均达两位数及以上的潜力品种,亦有垂体后叶注射剂、米托蒽醌注射剂等临床(易)短缺药。
磷霉素注射剂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用于由敏感菌所致重症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骨髓炎等;2023-2024年前三季度在6省(市、自治区)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同比增长58.74%和85.59%,产品市场均由东北制药一家独揽。
万古霉素注射剂属于糖肽类抗菌药,用于治疗对万古霉素敏感的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或致命感染,以及由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或类白喉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等;2021-2023年在6省(市、自治区)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均在6000万元以上,2024前三季度拿下近5000万元。米内网数据显示,目前已有8家企业拥有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生产批文,浙江医药、倍特药业等7家企业已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华润三九、重庆药友制药等5家企业以新分类报产在审。
表柔比星注射剂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适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肝癌、胰腺癌、黑色素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2024年前三季度在6省(市、自治区)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约1500万元,同比增长27.81%;品牌格局方面,鲁南制药以超40%的份额领跑市场,辉瑞和瀚晖制药则分别以约25%的市场份额位居其后。值得一提的是,鲁南制药已有2款表柔比星注射剂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为独家过评。
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上述6省(市、自治区)2021-2023年合计销售规模均在200亿元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收获超150亿元;本次联盟集采拟纳入66个品种,2023年在6省(市、自治区)公立医院终端的合计销售规模超过6亿元。
集采持续提质扩面,短缺药、未过评药、生物药......不落空
2025年年初,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的“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指出,将在今年适时开展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在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预计2025年国家和联盟组织开展的药品集采品种将达到700个......可见,2025年仍是医药集采的大年。
从国家层面上看,第十批国采中选结果于今年4月起全国落地,第十一批国采亦如箭在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5日,已有120余个品种满足7家及以上的竞争格局,初步具备纳入第十一批国采的条件,2023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850亿元,其中25个品种竞争企业数(按集团计,下同)达15家及以上,涉及过评品种数超(含)20个的企业包括倍特药业、科伦药业、齐鲁制药、正大制药等。
从地方层面上看,省采/省联采品种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向短缺药、急(抢)救药、中成药、生物药(单抗、干扰素、生长激素)等多个新领域、专项品种延伸。比如:今年2月,安徽公布“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将在年内开展省级省际药品集采,牵头全国生物药联盟集采;今年1月,广东组建的16省中成药联盟集采结果出炉,拟中选的63个品种323个品规平均降幅超50%;2024年8月,陕西启动的14省联盟集采拟纳入19组共27个品种,包括肝素钠注射剂、谷胱甘肽注射剂等24个未过评品种......
总体而言,“全国一盘棋”背景之下,省际/省联盟集采和国采联动补充的趋势愈发明显。落实并推进省采/省联采,正体现了国家提出的“坚持带量采购,保证质量,促进创新驱动,稳定供应,确保临床使用,针对特定的品种以及竞争格局来设置竞价规则”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