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火热!MNC销冠易主,诺华大涨超20%,诺和诺德、礼来“激战”
编辑说:近日,随着各大跨国药企2024年财报的发布,阿斯利康、默沙东等在中国区营收也浮出水面。其中,阿斯利康重返销冠宝座,诺华大涨超20%。此外,不少的跨国药企动作频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阿斯利康豪掷25亿美元加码中国投资计划,辉瑞、拜耳等企业的研发创新中心纷纷落户北京,这背后蕴含着政策、市场、人才资源等多元的驱动因素。
来源:米内网原创 2025-04-28 10:13跨国药企
精彩内容
近日,随着各大跨国药企2024年财报的发布,阿斯利康、默沙东等在中国区营收也浮出水面。其中,阿斯利康重返销冠宝座,诺华大涨超20%。此外,不少的跨国药企动作频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阿斯利康豪掷25亿美元加码中国投资计划,辉瑞、拜耳等企业的研发创新中心纷纷落户北京,这背后蕴含着政策、市场、人才资源等多元的驱动因素。
跨国药企2024中国区成绩单出炉!阿斯利康重返销冠,诺华大涨超20%
近日,各大跨国药企2024年财报陆续出炉,7家跨国药企在中国的营收也浮出水面。阿斯利康重返销冠宝座,3家有双位数增速,诺华大涨超过20%。从占总营收比例来看,中国市场一直是阿斯利康的重要板块,占比超过10%。
阿斯利康在2024年中国区营收达64.13亿美元,凭借11%的增长再次成为跨国药企中国区“销冠”,占其全球总营收比例11.9%。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受集采、医保等政策影响2022年收入下滑不足58亿美元后,经过2年时间的消化与整合,营收又创历史新高。一直以来,阿斯利康对中国市场是高度重视,过去一年其有8个新药及新适应证在中国获批,同时,有近10个药物及适应症被纳入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
默沙东在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53.94亿美元,与第一位的阿斯利康相差超10亿美元。默沙东在2023年凭借着HPV疫苗Gardasil/Gardasil 9销售的爆发,跑出31.5%的增速一举夺魁,但随着国产HPV疫苗的崛起,默沙东HPV疫苗市场受到巨大冲击。HPV疫苗在中国区需求下降,默沙东在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下滑20%。
诺华在2024年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以39亿美元位居第三,同比大幅增长21%,也是7家跨国药企中增速最快。诺华手握全球首个重磅炸弹级别的核药Pluvicto(镥[177Lu]特昔维匹肽),2024年Pluvicto凭借13.92亿美元的收入和42%的增长率首次突破10亿美元销售额。2024年四季度,诺华已经在中国提交了Pluvicto的上市申请,并且投资约6亿元建立核药生产工厂,为后续的产品上市做好准备。
罗氏业务依旧保持稳中有涨,2024年中国区营收33.32亿美元,同比增长6%,占其全球总营收的6.3%。罗氏在中国构筑的产品线主打多元化,Perjeta(帕妥珠单抗)、Alecensa(阿来替尼)、Avastin(贝伐珠单抗)以及Xofluza(玛巴洛沙韦)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生路,2024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均取得增长。Polivy(维博妥珠单抗)2023年在中国市场推出后,其销售也带来了增长的推动。
赛诺菲在全球新一代自免之王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加持下,中国市场2024年业绩基本持平,营收28.92亿美元。度普利尤单抗作为赛诺菲最有力的业绩支柱,其表现依然值得关注,目前,度普利尤单抗在中国已覆盖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个适应症。此外,赛诺菲已向NPMA递交了度普利尤单抗用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诺和诺德在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达26.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其全球总营收的6.37%。诺和诺德在GLP-1领域是第一梯队的强者,其王牌产品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市场已经获批并商业化有Ozempic(注射用降糖药)、Wegovy(注射用减重药)以及Rybelsus(口服降糖药)。三个剂型的司美格鲁肽在2024年销售额已超过9亿美元,同比增长30%,司美格鲁肽展现出的市场竞争力令人惊叹,对同类产品形成碾压性优势。
礼来在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16.6亿美元,同比增长9%。作为诺和诺德在GLP-1领域最大的竞争者,礼来的超级重磅炸弹药物替尔泊肽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可以说势头强劲,仅降糖版替尔泊肽Mounjaro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百亿美元,达115.40亿美元,而降糖版与减重版的合计收入达164.46亿美元。替尔泊肽在去年5月和7月分别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和减重两项适应症,并且今年1月正式在中国上市销售。
18000亿市场火热,阿斯利康、辉瑞……加速布局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统计范围见文末)药品销售额预测超18000亿元。伴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大众对医疗健康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众多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也是动作频繁,加速布局。
3月底,作为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与中国科研和创新力量最重要的交流平台之一,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首次落地北京。这彰显了阿斯利康对中国的坚定承诺,及其加速融合全球科研和创新力量,助力本土创新成果走向世界惠及全球患者的决心。此前,阿斯利康宣布在华25亿美元投资计划,这是近三年来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单笔投资。根据这份未来五年的投资计划,其将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也是在中国建立的第二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它同时还包括了公司与和铂医药、元思生肽、康泰生物三家生物科技企业达成的合作协议,以及近期宣布的珐博进中国收购协议。
无独有偶,辉瑞在3月底宣布其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的研发中心正式启用。这是继上海、武汉之后,辉瑞在中国的第三家研发中心,也是2024年提出“10亿美元在华投资计划”后的首个重大项目。该中心将升级辉瑞在中国现有的全球创新药研发布局,将中国纳入辉瑞全球创新药的临床早期和所有关键Ⅲ期研究的同步开发。
此外,拜耳医药在中国布局的首个创新中心——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也在3月落户北京亦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该中心致力于搭建全球领先的概念验证平台和临床试验信息数据运营平台,将持续引入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领域的创新药物,并在女性健康和眼科疾病方面推动创新解决方案。
武田在1月宣布与成都高新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四川成都建立武田中国创新中心(TCIC)。该中心将以推动数字医疗创新为核心使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武田中国的数字化创新能力。
除了以上企业,在近年来还有大批跨国药企在中国疯狂建厂,不断加码产能。
如2024年12月,赛诺菲宣布投资约10亿欧元,在北京亦庄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创造了该公司在华最大单笔投资纪录。这里将成为赛诺菲在华第四个生产供应基地。
2024年10月,礼来中国宣布将投资约15亿元用于其苏州工厂的产能升级,扩大2型糖尿病和肥胖创新药物的生产规模,以满足中国患者需求,并支持未来管线产品的生产。据悉,在此次增资的基础上,礼来制药在苏州的计划累计投资总额已近150亿元。
2024年11月,第一三共宣布,将在上海张江投资约11亿元筹建ADC新生产楼项目,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肿瘤产品供应需求。此外,早在2023诺华也曾宣布将在中国投资超6亿元,建立一家全新的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该基地计划落地浙江海盐,2026 年底投入生产,建成后将成为诺华在国内的第二个创新药生产基地。
政策利好密集出台,助推中国成投资高地
跨国药企在中国投资脚步密集,加速布局版图。一系列动作,表明中国正成为它们布局全球战略的关键一环,背后蕴含着深刻且多元的驱动因素。
另外,针对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等方面也出台了政策。同时,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开展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扩大银行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拓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债券市场业务范围。一系列政策信号表明了中国在鼓励创新药发展,同时也向跨国药企的投资提供了政策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叠加老龄化等因素影响都在推动医药需求增长,慢病用药、创新药等市场需求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为跨国药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人才资源方面,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具有强大吸引力。当前全球合作开展创新药物研发日常化,中国学者、医药企业的科研实力、临床研究水平已经走到了新的高度。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对本土市场有着深入了解,跨国药企可以组建本地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团队,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